成果简述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1 02:08:10
成果简述是什么意思?
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成 果 简 述
(省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承研单位:眉山车辆厂中学
主研人员:陈雄,杨志强,宫佩军,刘 慧,王 蒙
问题的提出
是“能人治班”还是“文化育班”?
每年的春夏之交,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一年一度的孩子升学择校问题总能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总能听到家长们如是的声音: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位好班主任.这样的声音折射着什么样的教育问题?
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送进任小艾、魏书生等优秀班主任的班级,但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而言,象任小艾、魏书生等优秀班主任毕竟是稀有资源,那么那些选不上所谓好班主任的孩子怎么办?是家长“千方百计”去挤破门槛?还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其实那些选中了“好班主任”的孩子是否就一片坦途?倘若“治班能人”因为工作升迁、身体健康等原因中途突生变故,这班的孩子又怎么办?是否全班学生都极度烦忧自己俨然成了无娘的孩子,别的老师作了新班主任,抑或就成了后娘养的?
现实中,一位优秀班主任的门槛外总是涌动着无数双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眼睛,一个普通或者是平庸的教师(即使他也是合格的)却常常要面对门可罗雀的尴尬.这样一些问题该引起我们怎样的反思?师资队伍的个体反差如何消除?一般我们多是通过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来解决,但囿于自身的局限,绝大多数教师终其一生,都很难成为象任小艾、魏书生那样的优秀班主任.那么班级发展的均衡性又如何保证?从逻辑上说,将一个团队的命运系于一人之身,本身就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认识,这种“能人”治班的方式又如何确保学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也总能听到这样一种来自学生的声音:我要是遇上某某老师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然而,遇上影响力超强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幸事吗?创造力强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创造力就强吗?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可以凭借其超强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学养最大限度地消除个人威权在管理中的负面作用,但这种魅力和学养本身就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个人威权确立的手段之一,这种环境下,课任教师和班级中的学生很难全面介入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难主动地发挥其个性化的作用.难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学生“听话”的老师吗?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关注每一个班级成员(所有师生)的管理诉求,以此来修正班级管理的策略,提供班级成员更多管理方式的选择,从而在实践中锻炼班级成员的管理能力,形成真正的班级精神.
因此我们主张:
决定一个班级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是否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在于是否具有一个积极、健康、有指导性、提升力、个性化的可以持续、能自我优化的班级组织形态,这就是我们力图构建的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
我们要能依靠一种和谐的班级文化而不是某一二个能人来保持班级管理的底线水平.要能让班级中所有的成员(包括每一位课任教师和学生)真正在共同搭建的班级这一舞台上唱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实现各课任教师的协同管理.在充分体现教师个体管理风格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管理诉求,建立一个具有个性化、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级,使之成为班级每个成员(所有师生)终身不竭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无疑是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时代最强音.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越发意识到构建和谐发展班级文化的必要性、新颖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勇探新路的决心和挑战未来的信心.
主要研究措施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班级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反映,是班级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从显性形态看,即班级环境氛围也就是物质文化,从隐性形态看即班级发展运作机制也就是制度文化,从潜性形态看即班级成员心理状态也就是精神文化,因此对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组织建构
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其健康成长须有和谐的组织结构.我们一方面结合班组成长的规律,另一方面根据实验班级具体的师生实际情况,在班级组织建构上采取了下列主要措施:
从教师层面,实行了科任教师“分工协作、主席轮值”的协同管理.即全班所有课任教师根据其不同的个性爱好及专业特长,结合整个班级建设的内容分项目(如:班干部培训、学习指导、生活指导、激动指导、理咨询等等)负责指导及辅助工作,集体参与班组建设,定期与班干部、学生代表或全体集体讨论决策.取消了一人班主任制度,实行了班主席轮值.
从学生层面,实行了学生班委“竞选轮值、在野监督”的自主管理、全体学生“提案合议、招标负责”的民主管理.
班级学生核心管理人员通过竞选产生实行组阁制与任期制,下期候任班委为“在野”班委发挥监督职能.其他学生对全班事务按项目自主申报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同时全体同学通过班级建设提案在班级发展大会上以合议形式确定,共同呵护班级成长,共同推动班级发展.
附:
班级提案合议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刚建班的时候,我们向学生阐发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机制的理念,学生听了很兴奋,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很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但一到实际运作中,却依然不知如何操作,通过竞选产生的班委工作热情很高,但遇事还是习惯于向老师直接请示汇报,把问题交给老师来解决和处理,即使有时候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意或无意的希望老师来担负起最后的决定权,这一方面是他们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养成的习惯使然,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责任感和处理实际事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班级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机制保证全班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的表现他们对班级的期待和诉求,另外,虽然分工招标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但却一直没有寻找到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保证他们在工作中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认同与合作,班级的凝聚力也可能因此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逐步有意识的淡化老师在班级事务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努力把学生推向管理的前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但这种方式始终没有解决保持学生建议班级事务的热情.有一天,黎源同学找到老师,提出关于在班级评比中班委不实行工作加分的建议.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提示他,把它写成一个关于修正班级评价制度的提案,拿到班级由同学公决.一开始,他还不知道怎么来写提案,老师就和他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提案样本,以做参考,第二天,他就拿来了一份非常标准的提案,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而且他还主动找了几个同学签名.我们敏感的意识到这可能是班级新体制建立起来的一个突破口,就找了几个同学和他一起修正了提案的内容.在商量的过程中,任豪同学灵机一动,提出来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建立班级提案制的提案呢?老师马上对他这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进行了表扬,第二天,他们把做好的两个提案一起提交给班级全班同学进行了公决,两个提案都顺利得通过了.我们趁热打铁,又让大家一起确定了提案的收集人、公决的时间,通过公决的标准,最后大家决定每个提案只要有5个同学签字赞同就可以提交班级全体大会讨论公决,每月的最后一个班会为提案的固定公决时间,在全班55个同学中,有35个人赞成,该提案就获得通过.这项制度制订以后,得到了全班的广泛响应,一周之内我们就收到了十几份关于班级建设的提案,但是过了两个月以后,大家纷纷发现,提交班级大会讨论的提案很多,但真正通过的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同学的提案确实考虑得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要找到35个同学举手赞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些同学提案的积极性明显受挫,还有一些同学因为自己的提案不能得到通过而产生了一些怨言,一天,任豪同学突然找到我问:“我只要找到35个同学在我的提案上签字,不需要再放在班级大会上来公决是不是也行?”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了,道理是一样的嘛.”晚上回到家,重新回过头来想白天的这一次谈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这样的操作程序有可能引发班级中的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制度的确存在着一个漏洞.果然,第二天就开始有同学拿着自己的提案而直接到同学当中进行宣传,其中有一个提案是关于裁撤部分班委干部的,这些学生以宋代的冗员和官僚体制为理由要求减少班级管理人员,实际上如果认真地分析这个提案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班级管理干部其实并不是官员,而是志愿者,二者是根本不能类比的.但是,一些学生出于与提案者关系,或没有认真的思索,很快地在提案上签了字,这份提案迅速就有超过35个人签字,班级的一些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班级之间陡然分作了两个阵营,气氛非常紧张,我们很快意识到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班级体的分裂,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可能一些不合理的或者说带有某种偏向性和情绪化的提案今后都可能在班级顺利地通过,给班级管理带来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果断终止了这种集体签名式方式,明确要求所有的提案都必须放在班级大会上来公决.果然,一些签名人数远远超过35人的提案在真正举手公决时却没有获得必需的票数,一些不合理的提案没有得到通过,我们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也算亡羊补牢了.但是我们很快发现,在这一次风波中,表现积极的一些学生开始显露出很强的不合作性和情绪化,我们意识到,这是学生狭隘的民主观在起作用,他们凭着自己对民主的初浅认识,武断地认为自己的意见得不到认可就视做不民主,认为提案公决制形同虚设,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暗暗地表达着自己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抵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自习课和班会课的时间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提醒他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我们向学生介绍了民主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民主制的优越性,民主制不可避免的弱点以及一些民主制国家的民主化程序,经过教育和引导,这些学生抵触情绪得到了疏导,但我们还是很清楚,如果班级实行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提案制和公决制,这个问题实际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正在这时候,最先提出以签名代替公决的任豪同学又找到我,主动地指出全员公决给班级带来的一些不合谐因素,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分州选举制,通过二次集中的过程来推进班级民主建设,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意,我们又找了几个同学来共同商议,最后形成了提案合议制的一个基本思路,即把全班55个同学分成11个小组,每一份提案先经过各小组的讨论集中,形成小组决议,然后再由小组负责人来代表本小组投票,根据多数票形成班级决议.这个方案立即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广泛赞同,在班级大会上,有同学提出老师也可以占2票,于是,提案13票合议公决的形式得到了正式通过.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合议公决制.
这种新的班级民主管理形式使学生在全班公决之前,就有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在小组讨论,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和相互锤炼,同时通过讨论,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意见和从集体利益出发对自己的意见适当的妥协,也学会了在保留自己意见的同时服从于集体的决议.
提案合议制的形成经过是对全班师生制度创新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有效的集体教育,它在协调全班意见和正确处理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取得的成功,让我们更坚定了制度要从学生中来,服务于学生的决心.此后,很多的班级管理制度都来自于学生的原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宽容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锻炼、提升和强化.
2、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的产生不是来自外部强加,而是源自班级内部自我生成.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我们结合班级组织建构,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
班级自律制度:
从个人自律方面,创立了“我形我塑”示范岗.全体学生轮留参与,通过每周4名同学把自己的“我形我塑”宣言(着重针对自己存在的两点不足或毛病以及改进措施与目标),公示于班级宣传栏,其余师生共同监督帮助,周末评议鼓励,以实现个体显著进步.
从集体自律方面,在班内生成并运用班级公约,以此激励全体同学互帮互助,互查互纠,逐步形成一种从他律到内心自律的自我管理价值观念.
班级评价制度:
从阶段评价角度建立了班级先锋制度.每月由班委会提名4名候选人,由全体同学公选出2名班级先锋,将其先锋事迹公展于班内文化墙上.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此激励全体共同进步.
从终级评价角度建立了信誉积分制度.对全体同学校内生活的诸方面表现,给予信誉累计积分,相互竞争,同时辅以必要的奖惩制度.
班级奖惩制度:
信誉积分越高,在班内便享有“班级银行”借款、班级外出考察学习机会、班级图书选购权利等更多福利.如:“购书奖励”,即表现出色的学生由班费提供一定购书金权限,由学生自购图书,并先享用一定时间,后充实到班级图书柜.既激励了学生,对扩充了班级图书角.
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则由其自选承担一项班级建设工作为大家服务——义务献工,根据工作成效折偿一定的信誉扣分.
3、精神培育
如何将静态的班级背景发展成动态的教育力量.如何将班级系统诸因素协同起来达到整体最优化,使系统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我们重点进行了班级精神的培育,以逐步实现对班级管理从“能人治”到“制度治”最后发展为“文化治”.
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建班初期通过班名、班歌的创作,班徽、班旗的设
云驰班班旗
计,以及班训的确立,形成班级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师生提交的议案,班委会起草,采取全体合议通过由轮值主席签发形成不断完善的班级“法典”,在其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辅之了《新生入校生活指南》及开周仪式、周末班会等活动实现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与养成教化.
班级舆论建设:创办了班级刊物、电子网站、涂鸦角等,通过舆论工具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对全班同学轮流开展了“个人宣言”,共同书写班级“史记”,还通过推荐三年必读图书、必看电影,以及班级教室、寝室环境建设暨文化装饰大赛等实现班级文化的积淀和对成员的养育.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活动开展
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以活动为载体,我们相继开展了下列主要活动:
基于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开展了校园生活适应性活动:“了解校园”、“建设校园”、 “习惯养成”等;
基于人与他人的和谐开展了以“导盲游戏” 、“信任倒伏”等为形式的团队精神训育性活动.
“导盲游戏”——本活动是一家长从她工作的保险公司引进的一种团队培训项目,两名同学一组,分别担任盲人和聋哑人,携手走过一段艰苦历程,行至半程角色互换,最后集体倾听歌曲之后畅谈感受;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交流的重要性、合作的必要性、关爱与感恩.
“信任倒伏”----课题组借鉴联想集团等企业团队培训方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每组(9人)其中一人站在约2米高的平台上,背向台下水泥地面倒下,其余8人仅用手结成网在地面0危险接住.活动目的:培养相互信任的情感、培养负责精神等.)
基于人与自我的和谐开展了“以社团创建、才艺展示、科普讲座”等为形式的个体素质提升与个性特长发展性活动.如:创办了女子修身社、绿色志愿者俱乐部、科技社、一行文学读书社、“蚂蚁”乐队......等自创社团;举办了三星智力快车班级版、“五四”科技知识大赛、元旦才艺大比拼......;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去工厂参观、邀请科技或人文专家到校讲座.
基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展了以“三苏文化考察——两天百里徒步拉练之广济行”、“巴蜀文化考察——都江堰之行”、“华夏文明考察——西安之行”为形式的社会文化考察性活动.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验,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和参与研究的教师在个性素质发展和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新的班级管理策略在师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讨中日趋成熟,而且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和师师交流日趋融洽和和谐.实验班提出的一系列班级管理理念和举措逐渐在全校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一部分成为学校管理制度修订的重要依据.在课题组提出的“和谐班级”的理念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生态办学”理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研究的成效逐步凸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变化
1、交往圈扩大.由于我校是工厂子弟学校,实验班学生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人员:东北籍学生、四川籍学生和地方住校生.实验班建班之初,三类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圈子,彼些之间的交流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这也是长期以来我校努力解决而未能解决妥善的问题,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融合度明显高于对比班级,以前彼此隔绝的交往圈壁垒被打破,到高二时,三类不同的学生已经相互合作完成了多项大型活动的组织.过去,学生的一项提案往往只能在同一交往圈中得到应和,高二以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跳出关系亲疏的限制,客观地看待问题.
2、自律性增强.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许多学生逐渐摆脱了自我意识的封锁,学会了客观地认识学校的各项制度,自我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面临困难和问题时,学会了自我教育,真正让成长成为自己的责任.实验班每周的开周仪式,通过对每周工作的总结和对周工作的规划,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了学生较强的自律精神,实验班学生自己策划并组织了“沉默节”、“高效节”,对自己的形为进行严格地规范.
3、认同感增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对周边环境和班级其他人员的认同感,对班级管理制度也增进了理解,班级出台的制度得到了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学生对班级产生了强烈的的归属感.蒋芳同学在高三的最后一期才从另一个重点高中转到这个实验班级,在和大家共同生活了三天之后,因为父母的坚持她又不得不转回原来的学校,但一周之后,她通过多方努力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又回到行知行文班,每一人在行知行文班生活过的学生就是这样在班级中感受到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川师大研究生来行知行文班开展调查,问卷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行知行文班对你意味着什么?童喜平同学回答到:我愿意为它而死.这样的语言虽然幼稚,但的确真诚的反应出学生和实验班之前的血脉因缘.
4.主动性提升.实验班是一个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级,班级中多项制度的形成加入了学生的充分参与,对于高中生来说,看重学习,不参与管理或者在管理中采取消极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但实验班的学生在班级精神的指导下,形成了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制度建设中来.比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班级“合议制”的形成,便是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结晶.
进入高二以后,实验班开展多项集体活动,都有学生自己筹划和组织,比如前面所提到了“沉默节”,还有“高效节”,学生自己筹划组织的野外篝火诗歌朗诵会,百科知识竞赛,模仿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栏目的语文知识联赛等等.三年之中,学生还为班级提交了多项整改建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不仅是从学生的角度,而且是以一个教育课题的研究者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从实验班诞生以实验班学生为主体的“一行文学读书社”,还与博学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举办了两届校园知识竞赛.
5.多元化发展.我们之所以要改变一人班主任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最大限度的消除班主任对学生的过度影响,防止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单一倾向,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所有的课任老师共同参与到对班级的管理中来,以及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实验班的学生,较之其他班级的学生,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实验班许多特长展示性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锻炼和成长的舞台,边晓光同学跨入高中时还拙于言辞,进入浙江大学第一个学期,便获得了演讲比赛二等奖,林令强同学在大学第二学期,就已担任了川师大法语协会的副会长,还有罗立巍同学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主持了成都市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和闭幕式,其实很多同学的高中阶段,便表现出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相结合的特点,进入大学后,迅速表现出突出的才艺和很强的适应能力,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行知行文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承担了多种社会实践工作.
二、教师队伍的变化
1、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实验班的老师在轮值管理的过程中,逐步磨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式上日渐趋同,同时又保持了各自的管理风格.实验班教师的合作文化也影响和激励了其他教师,课题开展之前,各班班主任基本没有主持召开科任教师协调会的先例,现在,召开班级工作会已成为我校班主任自觉的行为.
2.班级管理能力增强.实验班教师中有四名在参与课题研究之前未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实验班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都迅速成长为优秀的班级管理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其他有班主任管理经验的教师也在彼此协作和共同探讨中提升了能力,成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骨干.
3.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陈静老师第一年踏上工作岗位即参与实验班管理,第二年被学校评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实验班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了带动了全校教科研热潮,在实验班教师共同探讨的氛围下,形成了全校性的“教科研沙龙”、“研究性学习沙龙”、“读书沙龙”等教师自发组织.
4、事业感大大增强.实验过程也是所有教师不断感受精神洗礼和灵魂升华的过程,课题实验也是对所有参与课题的教师创造力.事业心和人格的一次严肃拷问.和学生一起经历的徒步拉练,长途旅行,一次次平等而热烈的讨论,一个个共同筹划的活动,让我们不断地体验着学生成长和自我成长的双重喜悦,课题实验重树了我们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对成长经历的景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触及教育本质的快乐,增强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学校管理工作的变化
1、学校管理理念的变化.在课题组的共同探讨下,提出了“和谐班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生态办学”理念,完成了《治校方略》,从而明确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2、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由于历史形成的因素,长期以来,我校班级评价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重横向评比,轻纵向导比较;重卫生评估,轻习惯养成;重评价,轻激励等等,实验班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为重新修订学校班组评价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
3、研究性学习在全校范围内的推广.课题实验班通过三次大型的科技人文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组合作、自主研讨的班级教学组织方式,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全面推广和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管理方略,并由课题组牵头研制出三套研究性学习管理手册,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成 果 简 述
(省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市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承研单位:眉山车辆厂中学
主研人员:陈雄,杨志强,宫佩军,刘 慧,王 蒙
问题的提出
是“能人治班”还是“文化育班”?
每年的春夏之交,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一年一度的孩子升学择校问题总能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总能听到家长们如是的声音: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位好班主任.这样的声音折射着什么样的教育问题?
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送进任小艾、魏书生等优秀班主任的班级,但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而言,象任小艾、魏书生等优秀班主任毕竟是稀有资源,那么那些选不上所谓好班主任的孩子怎么办?是家长“千方百计”去挤破门槛?还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其实那些选中了“好班主任”的孩子是否就一片坦途?倘若“治班能人”因为工作升迁、身体健康等原因中途突生变故,这班的孩子又怎么办?是否全班学生都极度烦忧自己俨然成了无娘的孩子,别的老师作了新班主任,抑或就成了后娘养的?
现实中,一位优秀班主任的门槛外总是涌动着无数双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眼睛,一个普通或者是平庸的教师(即使他也是合格的)却常常要面对门可罗雀的尴尬.这样一些问题该引起我们怎样的反思?师资队伍的个体反差如何消除?一般我们多是通过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来解决,但囿于自身的局限,绝大多数教师终其一生,都很难成为象任小艾、魏书生那样的优秀班主任.那么班级发展的均衡性又如何保证?从逻辑上说,将一个团队的命运系于一人之身,本身就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认识,这种“能人”治班的方式又如何确保学校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也总能听到这样一种来自学生的声音:我要是遇上某某老师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然而,遇上影响力超强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幸事吗?创造力强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创造力就强吗?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可以凭借其超强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学养最大限度地消除个人威权在管理中的负面作用,但这种魅力和学养本身就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个人威权确立的手段之一,这种环境下,课任教师和班级中的学生很难全面介入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难主动地发挥其个性化的作用.难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学生“听话”的老师吗?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关注每一个班级成员(所有师生)的管理诉求,以此来修正班级管理的策略,提供班级成员更多管理方式的选择,从而在实践中锻炼班级成员的管理能力,形成真正的班级精神.
因此我们主张:
决定一个班级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是否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在于是否具有一个积极、健康、有指导性、提升力、个性化的可以持续、能自我优化的班级组织形态,这就是我们力图构建的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
我们要能依靠一种和谐的班级文化而不是某一二个能人来保持班级管理的底线水平.要能让班级中所有的成员(包括每一位课任教师和学生)真正在共同搭建的班级这一舞台上唱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实现各课任教师的协同管理.在充分体现教师个体管理风格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管理诉求,建立一个具有个性化、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级,使之成为班级每个成员(所有师生)终身不竭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无疑是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时代最强音.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越发意识到构建和谐发展班级文化的必要性、新颖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勇探新路的决心和挑战未来的信心.
主要研究措施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班级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反映,是班级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从显性形态看,即班级环境氛围也就是物质文化,从隐性形态看即班级发展运作机制也就是制度文化,从潜性形态看即班级成员心理状态也就是精神文化,因此对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组织建构
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其健康成长须有和谐的组织结构.我们一方面结合班组成长的规律,另一方面根据实验班级具体的师生实际情况,在班级组织建构上采取了下列主要措施:
从教师层面,实行了科任教师“分工协作、主席轮值”的协同管理.即全班所有课任教师根据其不同的个性爱好及专业特长,结合整个班级建设的内容分项目(如:班干部培训、学习指导、生活指导、激动指导、理咨询等等)负责指导及辅助工作,集体参与班组建设,定期与班干部、学生代表或全体集体讨论决策.取消了一人班主任制度,实行了班主席轮值.
从学生层面,实行了学生班委“竞选轮值、在野监督”的自主管理、全体学生“提案合议、招标负责”的民主管理.
班级学生核心管理人员通过竞选产生实行组阁制与任期制,下期候任班委为“在野”班委发挥监督职能.其他学生对全班事务按项目自主申报参与班级管理与建设;同时全体同学通过班级建设提案在班级发展大会上以合议形式确定,共同呵护班级成长,共同推动班级发展.
附:
班级提案合议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刚建班的时候,我们向学生阐发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机制的理念,学生听了很兴奋,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很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但一到实际运作中,却依然不知如何操作,通过竞选产生的班委工作热情很高,但遇事还是习惯于向老师直接请示汇报,把问题交给老师来解决和处理,即使有时候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意或无意的希望老师来担负起最后的决定权,这一方面是他们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养成的习惯使然,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责任感和处理实际事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班级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机制保证全班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的表现他们对班级的期待和诉求,另外,虽然分工招标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但却一直没有寻找到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保证他们在工作中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认同与合作,班级的凝聚力也可能因此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逐步有意识的淡化老师在班级事务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努力把学生推向管理的前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但这种方式始终没有解决保持学生建议班级事务的热情.有一天,黎源同学找到老师,提出关于在班级评比中班委不实行工作加分的建议.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提示他,把它写成一个关于修正班级评价制度的提案,拿到班级由同学公决.一开始,他还不知道怎么来写提案,老师就和他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提案样本,以做参考,第二天,他就拿来了一份非常标准的提案,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而且他还主动找了几个同学签名.我们敏感的意识到这可能是班级新体制建立起来的一个突破口,就找了几个同学和他一起修正了提案的内容.在商量的过程中,任豪同学灵机一动,提出来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建立班级提案制的提案呢?老师马上对他这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进行了表扬,第二天,他们把做好的两个提案一起提交给班级全班同学进行了公决,两个提案都顺利得通过了.我们趁热打铁,又让大家一起确定了提案的收集人、公决的时间,通过公决的标准,最后大家决定每个提案只要有5个同学签字赞同就可以提交班级全体大会讨论公决,每月的最后一个班会为提案的固定公决时间,在全班55个同学中,有35个人赞成,该提案就获得通过.这项制度制订以后,得到了全班的广泛响应,一周之内我们就收到了十几份关于班级建设的提案,但是过了两个月以后,大家纷纷发现,提交班级大会讨论的提案很多,但真正通过的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同学的提案确实考虑得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要找到35个同学举手赞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些同学提案的积极性明显受挫,还有一些同学因为自己的提案不能得到通过而产生了一些怨言,一天,任豪同学突然找到我问:“我只要找到35个同学在我的提案上签字,不需要再放在班级大会上来公决是不是也行?”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了,道理是一样的嘛.”晚上回到家,重新回过头来想白天的这一次谈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这样的操作程序有可能引发班级中的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制度的确存在着一个漏洞.果然,第二天就开始有同学拿着自己的提案而直接到同学当中进行宣传,其中有一个提案是关于裁撤部分班委干部的,这些学生以宋代的冗员和官僚体制为理由要求减少班级管理人员,实际上如果认真地分析这个提案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班级管理干部其实并不是官员,而是志愿者,二者是根本不能类比的.但是,一些学生出于与提案者关系,或没有认真的思索,很快地在提案上签了字,这份提案迅速就有超过35个人签字,班级的一些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班级之间陡然分作了两个阵营,气氛非常紧张,我们很快意识到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很可能造成班级体的分裂,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可能一些不合理的或者说带有某种偏向性和情绪化的提案今后都可能在班级顺利地通过,给班级管理带来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果断终止了这种集体签名式方式,明确要求所有的提案都必须放在班级大会上来公决.果然,一些签名人数远远超过35人的提案在真正举手公决时却没有获得必需的票数,一些不合理的提案没有得到通过,我们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也算亡羊补牢了.但是我们很快发现,在这一次风波中,表现积极的一些学生开始显露出很强的不合作性和情绪化,我们意识到,这是学生狭隘的民主观在起作用,他们凭着自己对民主的初浅认识,武断地认为自己的意见得不到认可就视做不民主,认为提案公决制形同虚设,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暗暗地表达着自己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抵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自习课和班会课的时间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提醒他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我们向学生介绍了民主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民主制的优越性,民主制不可避免的弱点以及一些民主制国家的民主化程序,经过教育和引导,这些学生抵触情绪得到了疏导,但我们还是很清楚,如果班级实行的只是一种简单的提案制和公决制,这个问题实际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正在这时候,最先提出以签名代替公决的任豪同学又找到我,主动地指出全员公决给班级带来的一些不合谐因素,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分州选举制,通过二次集中的过程来推进班级民主建设,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意,我们又找了几个同学来共同商议,最后形成了提案合议制的一个基本思路,即把全班55个同学分成11个小组,每一份提案先经过各小组的讨论集中,形成小组决议,然后再由小组负责人来代表本小组投票,根据多数票形成班级决议.这个方案立即得到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广泛赞同,在班级大会上,有同学提出老师也可以占2票,于是,提案13票合议公决的形式得到了正式通过.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合议公决制.
这种新的班级民主管理形式使学生在全班公决之前,就有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在小组讨论,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和相互锤炼,同时通过讨论,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意见和从集体利益出发对自己的意见适当的妥协,也学会了在保留自己意见的同时服从于集体的决议.
提案合议制的形成经过是对全班师生制度创新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有效的集体教育,它在协调全班意见和正确处理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取得的成功,让我们更坚定了制度要从学生中来,服务于学生的决心.此后,很多的班级管理制度都来自于学生的原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宽容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锻炼、提升和强化.
2、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的产生不是来自外部强加,而是源自班级内部自我生成.
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我们结合班级组织建构,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
班级自律制度:
从个人自律方面,创立了“我形我塑”示范岗.全体学生轮留参与,通过每周4名同学把自己的“我形我塑”宣言(着重针对自己存在的两点不足或毛病以及改进措施与目标),公示于班级宣传栏,其余师生共同监督帮助,周末评议鼓励,以实现个体显著进步.
从集体自律方面,在班内生成并运用班级公约,以此激励全体同学互帮互助,互查互纠,逐步形成一种从他律到内心自律的自我管理价值观念.
班级评价制度:
从阶段评价角度建立了班级先锋制度.每月由班委会提名4名候选人,由全体同学公选出2名班级先锋,将其先锋事迹公展于班内文化墙上.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此激励全体共同进步.
从终级评价角度建立了信誉积分制度.对全体同学校内生活的诸方面表现,给予信誉累计积分,相互竞争,同时辅以必要的奖惩制度.
班级奖惩制度:
信誉积分越高,在班内便享有“班级银行”借款、班级外出考察学习机会、班级图书选购权利等更多福利.如:“购书奖励”,即表现出色的学生由班费提供一定购书金权限,由学生自购图书,并先享用一定时间,后充实到班级图书柜.既激励了学生,对扩充了班级图书角.
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则由其自选承担一项班级建设工作为大家服务——义务献工,根据工作成效折偿一定的信誉扣分.
3、精神培育
如何将静态的班级背景发展成动态的教育力量.如何将班级系统诸因素协同起来达到整体最优化,使系统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我们重点进行了班级精神的培育,以逐步实现对班级管理从“能人治”到“制度治”最后发展为“文化治”.
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建班初期通过班名、班歌的创作,班徽、班旗的设
云驰班班旗
计,以及班训的确立,形成班级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师生提交的议案,班委会起草,采取全体合议通过由轮值主席签发形成不断完善的班级“法典”,在其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辅之了《新生入校生活指南》及开周仪式、周末班会等活动实现对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与养成教化.
班级舆论建设:创办了班级刊物、电子网站、涂鸦角等,通过舆论工具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对全班同学轮流开展了“个人宣言”,共同书写班级“史记”,还通过推荐三年必读图书、必看电影,以及班级教室、寝室环境建设暨文化装饰大赛等实现班级文化的积淀和对成员的养育.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活动开展
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以活动为载体,我们相继开展了下列主要活动:
基于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开展了校园生活适应性活动:“了解校园”、“建设校园”、 “习惯养成”等;
基于人与他人的和谐开展了以“导盲游戏” 、“信任倒伏”等为形式的团队精神训育性活动.
“导盲游戏”——本活动是一家长从她工作的保险公司引进的一种团队培训项目,两名同学一组,分别担任盲人和聋哑人,携手走过一段艰苦历程,行至半程角色互换,最后集体倾听歌曲之后畅谈感受;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交流的重要性、合作的必要性、关爱与感恩.
“信任倒伏”----课题组借鉴联想集团等企业团队培训方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每组(9人)其中一人站在约2米高的平台上,背向台下水泥地面倒下,其余8人仅用手结成网在地面0危险接住.活动目的:培养相互信任的情感、培养负责精神等.)
基于人与自我的和谐开展了“以社团创建、才艺展示、科普讲座”等为形式的个体素质提升与个性特长发展性活动.如:创办了女子修身社、绿色志愿者俱乐部、科技社、一行文学读书社、“蚂蚁”乐队......等自创社团;举办了三星智力快车班级版、“五四”科技知识大赛、元旦才艺大比拼......;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去工厂参观、邀请科技或人文专家到校讲座.
基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展了以“三苏文化考察——两天百里徒步拉练之广济行”、“巴蜀文化考察——都江堰之行”、“华夏文明考察——西安之行”为形式的社会文化考察性活动.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验,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和参与研究的教师在个性素质发展和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新的班级管理策略在师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讨中日趋成熟,而且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和师师交流日趋融洽和和谐.实验班提出的一系列班级管理理念和举措逐渐在全校范围内得到推广,其中一部分成为学校管理制度修订的重要依据.在课题组提出的“和谐班级”的理念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生态办学”理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研究的成效逐步凸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变化
1、交往圈扩大.由于我校是工厂子弟学校,实验班学生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人员:东北籍学生、四川籍学生和地方住校生.实验班建班之初,三类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圈子,彼些之间的交流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这也是长期以来我校努力解决而未能解决妥善的问题,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融合度明显高于对比班级,以前彼此隔绝的交往圈壁垒被打破,到高二时,三类不同的学生已经相互合作完成了多项大型活动的组织.过去,学生的一项提案往往只能在同一交往圈中得到应和,高二以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跳出关系亲疏的限制,客观地看待问题.
2、自律性增强.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许多学生逐渐摆脱了自我意识的封锁,学会了客观地认识学校的各项制度,自我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面临困难和问题时,学会了自我教育,真正让成长成为自己的责任.实验班每周的开周仪式,通过对每周工作的总结和对周工作的规划,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体现了学生较强的自律精神,实验班学生自己策划并组织了“沉默节”、“高效节”,对自己的形为进行严格地规范.
3、认同感增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对周边环境和班级其他人员的认同感,对班级管理制度也增进了理解,班级出台的制度得到了学生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学生对班级产生了强烈的的归属感.蒋芳同学在高三的最后一期才从另一个重点高中转到这个实验班级,在和大家共同生活了三天之后,因为父母的坚持她又不得不转回原来的学校,但一周之后,她通过多方努力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又回到行知行文班,每一人在行知行文班生活过的学生就是这样在班级中感受到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川师大研究生来行知行文班开展调查,问卷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行知行文班对你意味着什么?童喜平同学回答到:我愿意为它而死.这样的语言虽然幼稚,但的确真诚的反应出学生和实验班之前的血脉因缘.
4.主动性提升.实验班是一个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级,班级中多项制度的形成加入了学生的充分参与,对于高中生来说,看重学习,不参与管理或者在管理中采取消极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但实验班的学生在班级精神的指导下,形成了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制度建设中来.比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班级“合议制”的形成,便是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结晶.
进入高二以后,实验班开展多项集体活动,都有学生自己筹划和组织,比如前面所提到了“沉默节”,还有“高效节”,学生自己筹划组织的野外篝火诗歌朗诵会,百科知识竞赛,模仿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力快车栏目的语文知识联赛等等.三年之中,学生还为班级提交了多项整改建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不仅是从学生的角度,而且是以一个教育课题的研究者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从实验班诞生以实验班学生为主体的“一行文学读书社”,还与博学文化传播公司联合举办了两届校园知识竞赛.
5.多元化发展.我们之所以要改变一人班主任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最大限度的消除班主任对学生的过度影响,防止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单一倾向,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所有的课任老师共同参与到对班级的管理中来,以及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实验班的学生,较之其他班级的学生,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实验班许多特长展示性的活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锻炼和成长的舞台,边晓光同学跨入高中时还拙于言辞,进入浙江大学第一个学期,便获得了演讲比赛二等奖,林令强同学在大学第二学期,就已担任了川师大法语协会的副会长,还有罗立巍同学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主持了成都市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和闭幕式,其实很多同学的高中阶段,便表现出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相结合的特点,进入大学后,迅速表现出突出的才艺和很强的适应能力,根据我们的跟踪调查,行知行文班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承担了多种社会实践工作.
二、教师队伍的变化
1、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实验班的老师在轮值管理的过程中,逐步磨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式上日渐趋同,同时又保持了各自的管理风格.实验班教师的合作文化也影响和激励了其他教师,课题开展之前,各班班主任基本没有主持召开科任教师协调会的先例,现在,召开班级工作会已成为我校班主任自觉的行为.
2.班级管理能力增强.实验班教师中有四名在参与课题研究之前未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实验班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都迅速成长为优秀的班级管理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其他有班主任管理经验的教师也在彼此协作和共同探讨中提升了能力,成为学校班级管理中的骨干.
3.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教育科研对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陈静老师第一年踏上工作岗位即参与实验班管理,第二年被学校评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实验班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了带动了全校教科研热潮,在实验班教师共同探讨的氛围下,形成了全校性的“教科研沙龙”、“研究性学习沙龙”、“读书沙龙”等教师自发组织.
4、事业感大大增强.实验过程也是所有教师不断感受精神洗礼和灵魂升华的过程,课题实验也是对所有参与课题的教师创造力.事业心和人格的一次严肃拷问.和学生一起经历的徒步拉练,长途旅行,一次次平等而热烈的讨论,一个个共同筹划的活动,让我们不断地体验着学生成长和自我成长的双重喜悦,课题实验重树了我们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对成长经历的景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触及教育本质的快乐,增强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三、学校管理工作的变化
1、学校管理理念的变化.在课题组的共同探讨下,提出了“和谐班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生态办学”理念,完成了《治校方略》,从而明确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2、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由于历史形成的因素,长期以来,我校班级评价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重横向评比,轻纵向导比较;重卫生评估,轻习惯养成;重评价,轻激励等等,实验班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为重新修订学校班组评价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
3、研究性学习在全校范围内的推广.课题实验班通过三次大型的科技人文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组合作、自主研讨的班级教学组织方式,为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全面推广和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我校研究性学习管理方略,并由课题组牵头研制出三套研究性学习管理手册,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