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有关“节日”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20:38:18
急求有关“节日”的作文
仅作参考
仅作参考
过几日便是中秋了.今晚,月光如银,我独坐于阳台牵牛花花架下,一盏清茗,一册薄词.清辉似水,在我的衣衫上静静流泻……
不由想起家乡来了.
家乡的中秋是热闹的、恬适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箩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进竹篓里,当家的早歇了农活,在河塘边洗干净了泥脚,掮着糯米饭篓过来了.舂糯米团一般在晒谷场上进行.白天,白炽灯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黄瓜架儿、晾衣杆儿,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觉的石臼被搬出来了,木头楔子捣得香喷喷的糯米团,又滑又嫩.那捣楔子的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有身杆精瘦、面色红润得象虾子一样的老头.蹲在边上,手往石臼里捋着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着袖子,不白,夏忙晒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团上翻腾,象泥鳅一样润滑.男人的背脊光着,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们侧身一个马步,双手轮起楔子,前腿膝盖一伸一曲,脚板“哼哧哼哧”地踩着节奏,简直是翩然起舞.优美的“哼哧”声招徕许多看客.看客们三五成群,坐着、蹲着、靠着四周的矮墙垛.女人们拉家常,比谁的衣服料子鲜;男人们话庄稼,比谁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们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放着胆子追逐嬉戏.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边上了.人们赞美男人的好筋骨,赞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赞美这家的黄瓜杈攀得高,赞美那家田里的晚谷苗儿下得早下得青……
我那时寄宿在不远的中学里.中学立在凤林溪畔一个平坦的山顶上,原先是一个庵堂,人们习惯称它作“南楠庵”.每逢中秋,总是要盼到晚自修下课,趁着皎洁的月色,一路沿着山道狂奔.或者抄近路,沿着水边石径,一路听着瀑布惊心动魄的喧腾、小溪的丁冬,越过田野,来到那欢乐的灯光下面,分一口最新鲜的香糯“麻糍”.
更有趣的是捕鱼.那是孩子们的游戏.我们那时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月光,白沙似的皑皑一片.雾气还没有上来.青蛙在秧田和池塘里“呱呱”欢唱.我们背上渔网,提上竹篓,就出发了.田野下面就是凤林溪畔的沙地,竹筏一条条横卧着.我们选中一条又宽又大的,一起推下溪去.堂哥堂姐撑篙,表弟负责撒网.我是生手,就坐稳了看.竹篙支动,水里的月亮就破了,碎了,象一潭玉屑沉浸在清波里.两边是黑郁郁的田野、静穆的村庄、凝滞的绵延而高耸的山峰.清风习习,迎着脸颊温柔地滑过.
我们横穿溪流张网.然后,避到一处水流缓慢的地方,躺在筏上听姐姐唱歌.姐姐小的时候热衷于演戏,招了几个差不多大的玩伴,在自家堂前搭了台子,居然有许多人来看!我至今记得,她唱的那一曲“好山好水好风光”.那甜润清亮的嗓音划破水面的寂静、月下的宁谧,象清风一样,吹拂在我们的心田上.接着,是哥哥开始的鬼把戏.皓月映波,雾气渺茫,恍非人境.哥哥的“鬼怪”登场了.有一个滩里淹死了许多人,鬼怪一个接一个出现哪!专门捉小孩!——这个滩就在这里!堂弟吓得先哭开了,我们毛骨悚然地叫嚷着赶快离开.哥哥突然得意忘形,“哈哈哈哈”笑开了,捧着肚子前仰后偃.
夜深了,我们收网回去.网拉起来,沉沉的.大大小小的鱼,象宝物似的一个接着一个被收拾到鱼篓里,总不少于半篓.于是,接下来的两天,饭桌上便有几碗鲜色.阿姨用辣椒、大蒜红烧了,不放酱油,放的是钵里现晒着的六月酱,特香特甜.我们四个少年娃,见了这“劳动成果”,都跟猫似的,不消两顿,就给解决了,哥哥更是吃鱼不吐骨头.
念完大学,教起学生,每念及《赤壁赋》“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便怀念起那些岁月来.离开家乡已经十五年了,不曾再有那样的山水、月光之娱.望着眼前城里长大的学生,虽试图尽力去描绘那空灵神妙、物我两望的妙境,总觉枉然.
于是更庆幸自己有那样一个美妙的少年.手头有一本老师的词集,其中一则记录了82年“南楠庵”下月夜捕鱼的情景:
渔歌子*观音渔
明月盈滩水闪光,匆匆渔火两人张.溪鹭闯,篓鱼慌,渔归问酒举炊忙.
词末做了详细的注释,云筑石围堰以摸洞抓鱼时,双手合掌做观音状,遂称为“观音渔”.这填词的老师是家乡一代名医之后,县志上都作了详载.我半途转学回老家有幸做了他的关门弟子.我记得一次写了一篇捕鱼的作文,他将我叫唤了去,轻轻地笑着,问我是真的吗?我响着喉咙很肯定地回答:是真的.他便笑得更灿烂了.他说,月光皎洁的夜晚,鱼是不多的,更不会自己跳出水面.后来才知道,他不仅自己捕鱼、种地、摘茶还能亲手设计房子、搭模型、砌房子、治病,作诗、作词、作文、作画、剪纸,竟是无一不精.甚至退休了,为了解决春汛夏旱,还为村里筹谋,兴修了水利.能受教于这样的老师,不是三生有幸吗?尤其他的品德为人,更如这满月的清光,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凤林溪水不再浩浩汤汤,上游架起了几座电站,水浅了,流缓了,河细了.我和哥哥姐姐也早已拖儿挈女.表弟早逝也快十五年了.老师也遇了车祸,头颅受损,万幸捡得一条性命,但还时时记挂着我.白天,打个电话回去,询问哥哥姐姐阿姨伯父可都好.姐姐说,瘦了,人都精瘦了,忙着加工场的生产管理.又听舅舅说,哥哥琢磨着要把工场开到县城去,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招不到人.
于是,我知道,我只能坐在阳台上,徒然空想了.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老了,都安闲了,都可以停歇下来了,都完成了自己为人子为人女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也许,某一个夜晚,我们还会一齐推下一条又大又阔的竹筏,一路唱着轻歌,荡漾在凤林溪上吧!
夜凉了,月已中天了.我还是进屋吧!明月有知,该为我圆了此梦吧!
不由想起家乡来了.
家乡的中秋是热闹的、恬适的.家家都要量一笸箩的新糯米,做“麻糍”.糯米蒸熟了,倒进竹篓里,当家的早歇了农活,在河塘边洗干净了泥脚,掮着糯米饭篓过来了.舂糯米团一般在晒谷场上进行.白天,白炽灯就拉起在屋檐下了,黄瓜架儿、晾衣杆儿,能架起的地方都拉上.蹲在角落睡大觉的石臼被搬出来了,木头楔子捣得香喷喷的糯米团,又滑又嫩.那捣楔子的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也有身杆精瘦、面色红润得象虾子一样的老头.蹲在边上,手往石臼里捋着的是女人.女人的手臂上卷着袖子,不白,夏忙晒了一季,黑得油亮.油亮的手在白花花的糯米团上翻腾,象泥鳅一样润滑.男人的背脊光着,汗似水一般的淌,滑亮亮,清光光的一片.他们侧身一个马步,双手轮起楔子,前腿膝盖一伸一曲,脚板“哼哧哼哧”地踩着节奏,简直是翩然起舞.优美的“哼哧”声招徕许多看客.看客们三五成群,坐着、蹲着、靠着四周的矮墙垛.女人们拉家常,比谁的衣服料子鲜;男人们话庄稼,比谁家的稻子收成好;孩子们不错过这个好机会,放着胆子追逐嬉戏.一家舂完了,早有下一家等在边上了.人们赞美男人的好筋骨,赞美女人糯米煮得香,赞美这家的黄瓜杈攀得高,赞美那家田里的晚谷苗儿下得早下得青……
我那时寄宿在不远的中学里.中学立在凤林溪畔一个平坦的山顶上,原先是一个庵堂,人们习惯称它作“南楠庵”.每逢中秋,总是要盼到晚自修下课,趁着皎洁的月色,一路沿着山道狂奔.或者抄近路,沿着水边石径,一路听着瀑布惊心动魄的喧腾、小溪的丁冬,越过田野,来到那欢乐的灯光下面,分一口最新鲜的香糯“麻糍”.
更有趣的是捕鱼.那是孩子们的游戏.我们那时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月光,白沙似的皑皑一片.雾气还没有上来.青蛙在秧田和池塘里“呱呱”欢唱.我们背上渔网,提上竹篓,就出发了.田野下面就是凤林溪畔的沙地,竹筏一条条横卧着.我们选中一条又宽又大的,一起推下溪去.堂哥堂姐撑篙,表弟负责撒网.我是生手,就坐稳了看.竹篙支动,水里的月亮就破了,碎了,象一潭玉屑沉浸在清波里.两边是黑郁郁的田野、静穆的村庄、凝滞的绵延而高耸的山峰.清风习习,迎着脸颊温柔地滑过.
我们横穿溪流张网.然后,避到一处水流缓慢的地方,躺在筏上听姐姐唱歌.姐姐小的时候热衷于演戏,招了几个差不多大的玩伴,在自家堂前搭了台子,居然有许多人来看!我至今记得,她唱的那一曲“好山好水好风光”.那甜润清亮的嗓音划破水面的寂静、月下的宁谧,象清风一样,吹拂在我们的心田上.接着,是哥哥开始的鬼把戏.皓月映波,雾气渺茫,恍非人境.哥哥的“鬼怪”登场了.有一个滩里淹死了许多人,鬼怪一个接一个出现哪!专门捉小孩!——这个滩就在这里!堂弟吓得先哭开了,我们毛骨悚然地叫嚷着赶快离开.哥哥突然得意忘形,“哈哈哈哈”笑开了,捧着肚子前仰后偃.
夜深了,我们收网回去.网拉起来,沉沉的.大大小小的鱼,象宝物似的一个接着一个被收拾到鱼篓里,总不少于半篓.于是,接下来的两天,饭桌上便有几碗鲜色.阿姨用辣椒、大蒜红烧了,不放酱油,放的是钵里现晒着的六月酱,特香特甜.我们四个少年娃,见了这“劳动成果”,都跟猫似的,不消两顿,就给解决了,哥哥更是吃鱼不吐骨头.
念完大学,教起学生,每念及《赤壁赋》“月出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便怀念起那些岁月来.离开家乡已经十五年了,不曾再有那样的山水、月光之娱.望着眼前城里长大的学生,虽试图尽力去描绘那空灵神妙、物我两望的妙境,总觉枉然.
于是更庆幸自己有那样一个美妙的少年.手头有一本老师的词集,其中一则记录了82年“南楠庵”下月夜捕鱼的情景:
渔歌子*观音渔
明月盈滩水闪光,匆匆渔火两人张.溪鹭闯,篓鱼慌,渔归问酒举炊忙.
词末做了详细的注释,云筑石围堰以摸洞抓鱼时,双手合掌做观音状,遂称为“观音渔”.这填词的老师是家乡一代名医之后,县志上都作了详载.我半途转学回老家有幸做了他的关门弟子.我记得一次写了一篇捕鱼的作文,他将我叫唤了去,轻轻地笑着,问我是真的吗?我响着喉咙很肯定地回答:是真的.他便笑得更灿烂了.他说,月光皎洁的夜晚,鱼是不多的,更不会自己跳出水面.后来才知道,他不仅自己捕鱼、种地、摘茶还能亲手设计房子、搭模型、砌房子、治病,作诗、作词、作文、作画、剪纸,竟是无一不精.甚至退休了,为了解决春汛夏旱,还为村里筹谋,兴修了水利.能受教于这样的老师,不是三生有幸吗?尤其他的品德为人,更如这满月的清光,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凤林溪水不再浩浩汤汤,上游架起了几座电站,水浅了,流缓了,河细了.我和哥哥姐姐也早已拖儿挈女.表弟早逝也快十五年了.老师也遇了车祸,头颅受损,万幸捡得一条性命,但还时时记挂着我.白天,打个电话回去,询问哥哥姐姐阿姨伯父可都好.姐姐说,瘦了,人都精瘦了,忙着加工场的生产管理.又听舅舅说,哥哥琢磨着要把工场开到县城去,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招不到人.
于是,我知道,我只能坐在阳台上,徒然空想了.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老了,都安闲了,都可以停歇下来了,都完成了自己为人子为人女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也许,某一个夜晚,我们还会一齐推下一条又大又阔的竹筏,一路唱着轻歌,荡漾在凤林溪上吧!
夜凉了,月已中天了.我还是进屋吧!明月有知,该为我圆了此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