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纪念刘和珍君除了写刘和珍之外,还写了哪些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17:06:34
纪念刘和珍君除了写刘和珍之外,还写了哪些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⒈学生再默读课文一、二部分:
  课文一、二部分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章单单的知识为了纪念刘和珍吗?
3、作者既然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纪念刘和珍君除了写刘和珍之外,还写了哪些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本文除了写刘和珍之外,还写了哪些人?三·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明确:写了一些与人民为敌的人,如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等,他们污蔑烈士,对此类人作者予以了抨击和揭露.
还写了一些麻木的民众,如庸人、无恶意的闲人等,他们对烈土的牺牲比较淡漠,易于忘却,对于这些人作者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爱国者刘和珍等人外,更深远的意义应在于评述惨案以此来鼓励生者,激励猛士,揭露敌人,唤醒庸人,评述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等.而纪念刘和珍正是本文写作目的的切入点.
1课文一、二部分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必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记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感情的基调显而易见是悲痛.“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二──愤怒的揭露.感情的基调是愤怒.也”字既针对文章内容之一,也针对反动文人的文章而言.
2.文章单单的只是为了纪念刘和珍吗?
答:不是,是纪念以刘和珍为代表的热血青年,如: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等真的猛士.文章对烈士怀有敬仰之情,对流血牺牲表示了自己十分的悲痛,作者在文中予以热情的歌颂和鼓励.刘和珍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3 作者既然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
答:“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因为烈士的牺牲使得我极度的悲痛,难以自拔;所谓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又使我非常愤怒,甚至出离愤怒.在这个非人间,我只有悲愤,自然也就无话可说.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是因为“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处在悲愤和震惊之中,我别无选择,只有沉默.岂止是我,整个民族不都是这样?
“呜呼,我说不出话”,行文至此,作者又被悲愤所包围,话到嘴边哽咽住了,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纪念刘和珍,以此表达作者无尽的悲愤和深深地歉意.
文章不是无情物,透过这几句看似矛盾又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悲”与“愤”(悲痛──愤怒──出离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