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如何设计一篇小学数学高质量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0 21:57:33
如何设计一篇小学数学高质量教案
如何设计一篇小学数学高质量教案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
“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应用拓展的基本设计内容.
学前准备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要解决掉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本章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知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建构本节课内容的情境,为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操作建议: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学前准备内容和部分探究活动内容.2、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3、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4、课上对学前准备中复习铺垫内容通过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处理或不做处理.
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操作建议:1、在探究活动这一环节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确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使探究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2、要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4、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提出的问题,发挥小组每一个同学的智慧,要面向全体,避免形成一言堂的格局.切实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5、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一名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接下来的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6、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对于课堂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指导、引领、点拨、讲解.7、教师要对探究活动和结果进行充分估计,尽可能周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应对方案,以保证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8、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预设作出适当的调整.9、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知道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倾听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质疑.10、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尊重同学解决问题方法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展示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环境.11、要引导全体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2、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和评价的甄别、激励作用,要注意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梳理与提升,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答案.
学习体会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设计了一、两个针对性的交流问题,(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获.主要是学到什么新知识,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知识的生成过程,加深理解.(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的体系,内化新知识.
操作建议:1、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系统知识的目的.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2、重点应该放在整理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3、这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可以后移.
自我检测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自我检测不是简单的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供学生课堂上检测学习效果,突出“学案”的检测反馈功能.
“自我检测”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①基础知识练习,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
②变式训练,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③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操作建议:1、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学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2、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3、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5、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检测力求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 ,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应用拓展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立足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课堂学习除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外,还要适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应用拓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②在导学案的空白处指导学生进行方法、规律等的记录.
③在学案的最后写出学后记,简要记录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操作建议:1、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应用拓展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4、应用拓展内容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⑤突出一个“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⑥强化一个“研”字.在实施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数学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不断挖掘“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巨大潜力,构建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是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等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设计自己归纳、概括、推理、发现规律,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的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具有了预制、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使问题迎刃而解.“导学案”教学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我们向往追求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