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材料分析问题,希望有详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6 14:03:58
马哲材料分析问题,希望有详解
材料1: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材料2:
2009年3月14日下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开场就说到,“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材料3: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被困矿工在井下坚守了八天八夜,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渡过了生命大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出的部署和救援方案有效有力,在矿难发生190小时后救出了大部分被困矿工,创造了矿难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两个奇迹”都源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生命的无比珍视和热爱,都基于全社会彼此之间心有灵犀的责任担当和守望 .”(2010年04月06日,光明日报)
材料1、材料2与材料3分别蕴含什么哲学原理?各自包括哪些方面的因素?简述这些哲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1: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材料2:
2009年3月14日下午,温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开场就说到,“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材料3: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被困矿工在井下坚守了八天八夜,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渡过了生命大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做出的部署和救援方案有效有力,在矿难发生190小时后救出了大部分被困矿工,创造了矿难救援史上的一个奇迹.“两个奇迹”都源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生命的无比珍视和热爱,都基于全社会彼此之间心有灵犀的责任担当和守望 .”(2010年04月06日,光明日报)
材料1、材料2与材料3分别蕴含什么哲学原理?各自包括哪些方面的因素?简述这些哲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般都坚持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一派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的认识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本质.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可知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承认世界可知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知或思维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材料二:1. 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2.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第一,前提条件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二,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三,还要借助一定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智能,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的意识,但在总体上则不如人的意识.
5.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的基本观点:第一,辩唯,既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又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第二,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否定意识的能动性(无所作为).第三,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决定性,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为所欲为).
第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般都坚持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一派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的认识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本质.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可知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承认世界可知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知或思维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材料二:1. 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2.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第一,前提条件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二,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三,还要借助一定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智能,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的意识,但在总体上则不如人的意识.
5.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的基本观点:第一,辩唯,既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又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第二,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否定意识的能动性(无所作为).第三,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决定性,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