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比较曹禺《雷雨》和老舍《茶馆》的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的不同特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7:37:38
比较曹禺《雷雨》和老舍《茶馆》的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的不同特色.
比较曹禺《雷雨》和老舍《茶馆》的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的不同特色.
在老舍的话剧中,《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①的确如此,整部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正如作者所云:“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②老舍抓住这一典型环境,采用“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是怎样活着和怎样死去的,折射出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生活,进而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动荡变迁.老舍作为一个戏剧家,他的尝试是成功的,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
  三幕历史剧《茶馆》就犹如三组风俗画,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风云变幻,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如何来欣赏《茶馆》这种“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呢?在这里,笔者就把《茶馆》第二幕与《雷雨》第二幕从人物多少及关系、情节、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塑造、语段意义分析等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窥一斑而知全貌.
  一、人物多少及关系.一个是少,关系复杂,主次分明;一个是多,关系简单,主次不明.
  《雷雨》全剧登场人物只有十几个,而主要的是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周冲、四凤、鲁大海、鲁贵等八人.在第二幕里,主要有四个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并且,这四个人物的台词相对集中,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前半幕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人的戏,后半幕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两人的戏.出场人物虽少,但关系复杂.《茶馆》仅第二幕出场的人物就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比如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与王利发的对话,只表现了崔久峰理想破灭后的沮丧和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只表现了封建遗老的没落.出场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
  二、情节.一个是“一线串珠式”;一个是“环环相扣式”.
  《雷雨》第二幕有统一的剧情,有完整的情节线索.戏剧家曹禺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使故事复杂化.剧情发展亦变的紧张激烈,跌宕起伏.我把《雷雨》的这种剧情发展称之为“一线串珠式”.《茶馆》就没有统一的剧情,没有完整的情节线索.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为了把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在一起,作者运用了巧妙的衔接与穿插,使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相衔接.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巧妙的衔接与穿插与《雷雨》不同,它只是把分散的情节安排在一起,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个横断面,使之平行发展.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我把《茶馆》的这种剧情发展称之为“环环相扣式”.
  三、矛盾冲突.一个是“迸进爆发式”;一个是“平缓展露式”.
  在《雷雨》中,由多重矛盾构成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有矛盾冲突的阶段性,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在第二幕里,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罢工;鲁侍萍前来寻找在周家做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周萍来到客厅;四个人各依自己的性格行动,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他们之间有着多重冲突,这些矛盾又可分为两大类——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从整个剧本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所有这些矛盾的共同作用下,戏剧冲突曲折发展,异常激烈,逐步上升到高潮.我把《雷雨》的这种矛盾冲突称之为“迸进爆发式”.这种凝聚纽结着的“迸进爆发式”的矛盾冲突带有“浓黑的悲凉”.③
  在《茶馆》中,就没有矛盾冲突的阶段性,也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如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央求、逃兵的蛮横等共同构成了《茶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如老舍所说“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看见了一点儿时代的面貌”.④我把《茶馆》的这种矛盾冲突称之为“平缓展露式”.这种分散游离着的“平缓展露式”的矛盾冲突近乎“无事的悲剧”.⑤
  四、人物性格的塑造.一个是“多重聚焦式”,工笔细描;一个是“散点透视式”,白描勾勒.
  《雷雨》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展示的;并且人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映衬.《雷雨》中的周朴园有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又有与繁漪、周萍、周冲等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还有在对待鲁侍萍问题上的内心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共同作用,使他与周围的人物发生了激烈的戏剧冲突.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就是由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两大矛盾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第二幕中周萍出场,他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斥骂甚至动手打鲁大海,像他父亲一样蛮横无情.这不仅映衬出周萍和鲁大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由于社会、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而且从另一个侧面又可看出曾标榜周萍为“孝子”的周朴园的真面目.鲁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不仅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鲁侍萍始终是站在鲁大海这一边的.对鲁侍萍来说,良知和正义战胜了骨肉亲情,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我称《雷雨》的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展示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为“多重聚焦式”,它凸现了人物的灵魂.
  《茶馆》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则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横断切察.老舍力求“三笔两笔画出个人来.”⑥人物之间相互干扰不大,随着故事情节的平行发展自然来去.老舍把一些“苦涩的碎片”——李三的困苦、松二爷的今昔对比、常四爷的愤世嫉俗、崔久峰的绝望等,拣拾起来自然剪贴,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称《茶馆》这种自然来去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为“散点透视式”.这些“散点”集合在一起,从侧面就折射出政局的变动及其影响,进而“透视”出整个社会的病态.
  五、语段意义分析.一个是层次分明,相对集中;一个是层次不明,相对分散.
  《雷雨》第二幕,剧中层次分明,完全可以划分层次段落,概括段意.这一幕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鲁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第一部分又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分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雷雨》的语段意义就显得相对集中.
  对于《茶馆》(第二幕),我们分析剧作时,就不能像分析其他剧作一样,来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因为剧中没有明显的层次,没有矛盾冲突的阶段性,不能硬性划分.《茶馆》这种语段意义分析所呈现的“分散”状态,很好的体现了《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总之,对《雷雨》和《茶馆》从人物多少及关系、情节、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塑造、语段意义分析等诸方面所作的比较探究,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集中显精神,分散亦风流,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欣赏话剧《茶馆》这种“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