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写的《龟虽寿》全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20:33:49
曹操写的《龟虽寿》全篇
《龟虽寿》是曹操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的第四解,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首篇为序,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北方乌桓,基本上北方完成统一,班师途中,诗吟: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的首四句以“神龟”、“腾蛇”喻作长寿齐天,但仍有尽头,“犹有竟时”.当时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汉初高祖立国已隔四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长寿强盛的王朝了.然则,这里“神龟”、“腾蛇”可另有隐义,暗指汉家王朝呢?此实难以推敲,但当时操已稳操北方,上下归心,又挟持汉帝,其威势已绝不在天子之下,曹操尚且“志在千里”,年届半百仍“壮心不已”.如此雄心也当称得上乱世之枭雄了!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的首四句以“神龟”、“腾蛇”喻作长寿齐天,但仍有尽头,“犹有竟时”.当时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汉初高祖立国已隔四百多年,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长寿强盛的王朝了.然则,这里“神龟”、“腾蛇”可另有隐义,暗指汉家王朝呢?此实难以推敲,但当时操已稳操北方,上下归心,又挟持汉帝,其威势已绝不在天子之下,曹操尚且“志在千里”,年届半百仍“壮心不已”.如此雄心也当称得上乱世之枭雄了!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