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汉字发展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01:41:52
汉字发展历史
汉字发展历史
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算起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过程.在这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伴随着汉字的演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
  一、由简入繁和由繁到简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先“由简入繁”,再“由繁到简”的两个阶段.任政、钱沛云的《楷书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从象形文字到形成楷书的雏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可分先后两个阶段:从古代陶器上刻划符号嬗递演变到繁复的大篆(石鼓文),这是由简入繁、逐渐丰富阶段;此后,由草篆向隶书进化,又从草隶(章草)向楷书演进,这是由繁入简、不断完善阶段.”马宗霍《书林藻鉴》也说:“文字衍变,与世推移.书契初兴,形必至简,所谓物象之本也.逮后人文渐进,品物众而情伪滋,简将不瞻于用,则必增益分析而即于繁,所谓‘孳乳浸多’也.繁极必杀,故复减损以趋急就而务于省.其间更迭嬗蜕,率虫于势之自然.”“由简入繁”,适合于汉字的初创和形成阶段,这是语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由繁到简”,适用于汉字定型后的阶段,这是事务繁冗对汉字书写从简从速的合理要求.所以,自先秦的大篆定型后,“由简入繁”的演变就宣告结束,而“由繁到简”却成了不衰的演变过程.从篆至隶,至草,至行无不如此,连早在唐代就已定体定法的楷书,至今仍在简化发展.
  二、“隶变”是汉字的根本之变
  汉字由篆书至隶书的转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重大变革.其它汉字的演变,如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主要是形体和点画的简化或者是书势的变化.而从小篆到隶书就不同了.它除了包括点画的简化和书势、体势的变化外,更重要的是汉字形体由“具象型”向“抽象型”的质的“飞跃”.它的这一“飞跃”,使汉字的象形特征出现决裂,趋向点画化、符号化,从根本上进行了简约,比较彻底地改变了小篆以前的古文的面貌.这对于隶书之后的楷书和行、草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
  通观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说,草体是汉字演变的关键.这里的“草体”,不是指“草书(今草)”,而是指相对于正体字而言的具有便于书写属性的草写体(草稿书).它是对正体字的随便的不规矩的简写,是“连笔少画”的自由体.因为在汉字演变的所有历史阶段上,始终存在着这种附丽于当时流行正体字之外的“草体”.它不是社会通行的字体,没有独立的性质.
  草体和正体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和转化.但因发展阶段的不同,因果关系也有区别.作为规定性字体,一般先有正体,然后因手性不同产生书写草体.如先有篆、隶、楷,后产生草篆、草隶、草楷(行).作为进化和规范化要求,又是先有了草体,然后再转化为正体.如隶书是有草篆逐渐转化而来,楷书是有草隶逐步转化而来.正体以静的面目出现,故而稳定不变,草体以动的性质出现,动则易离,故而发生脱离转变.因为草体迎合了广大文字使用者的从简从速、省时省力的心理要求,所以总是受到欢迎和普及.这也正是草体经久不衰的直接原因.草体是生命力很强、推动力很大的书写形式.事实正是这样,在汉字从“古体”到“今体”的演变过程中,“草体”充当了“离开”至“达到”的“运输传媒”的角色,成为汉字演变的关键.
  四、字体与书体并存及相互作用
  字体与书体的并存,多种书体的共存以及相互作用,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又一特殊现象.所谓字体,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所形成的具有独立特性的得到官方(或政府)认可和推行的正体字(标准字).所谓书体,则是指包括正体字、草体字和演变过渡体字等在内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书写体.汉字的演变,不是直线性的、单一的方向发展,它受到对字体使用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影响).因使用的范围、途径的不同,多种字体、书体都有各自的市场.它们不仅能够共存,而且还相互作用,相互参照,共同促进和发展.
  比如,小篆通行的同时,另有大篆、隶书、署书等书体的行世,小篆的草写或秦隶的简写又向章草和汉隶方向转化,这是总得趋势总的精神.单就汉隶而言,它的成熟不能只看成是秦隶或章草某一书体直接的转变,它不可能不受到其它书体的影响,只是有主有辅而已.东汉时期,草书、行书相继产生,甚至楷书也开始萌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书写者书写目的的不同和天禀与喜好的差别在起作用.在此期间,行书的发展同时受到了草书和楷书的双重影响,因此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书体.从隶书嬗蜕而出的楷书,也受到了草书和行书的简约书写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汉字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存在着上面几种特殊现象,其中“草体”和“隶变”最为重要,而“简约”是其总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