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钱钟书的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22:34:09
钱钟书的事迹!
钱钟书的事迹!
生平:
  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 农历庚戌年十月二十日(公历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县.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爷钱基厚(孙卿). 宣统三年(1911年)一岁 钱锺书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为他取名 “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至此周岁抓周,抓了一本 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锺书”.“钱锺书”的“锺”字简化后本作“钟”,但锺是“集聚”的意思,由此引申出“感情专注”之义,如“锺情”、“锺爱”等. 意思是“锺爱读书”.锺字简化后与钟(古代打击乐器)意义混淆,根据钱老先生生前意愿,应作“钱锺书”.
  1916年 六岁 在亲戚家的附塾附学,曾念《毛诗》.以后由伯父教他读书.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以及《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小说.
  1920年 十岁 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锺书改字“默存”,有要他少说话的意思. 1923年 十三岁 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大量阅读《小说世界》、《红玫瑰》、《紫罗兰》等刊物. 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1925年 十五岁 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大型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 十九岁 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1929—1933年 十九—二十三岁 在大学期间,建立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知识结构正式形成. 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 1932年,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 钱钟书和杨绛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AthosⅡ)回国. 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在湘西两年.其间于1940年暑假曾回家探亲,因道路不通,半途折回.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非卖品).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1940).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7)、《旧文四篇》(1979)和《七缀集》(1985).
  1941年,暑假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围城》作者钱钟书先生
  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 1949年三版.是“晨光文学丛书”之一.《谈艺录》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49年再版而止.是“开明文史丛刊”之一.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毛选翻译工作和《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1949—1953年 三十九—四十三岁 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锺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实际干的是《毛泽东选集》英译的定稿工作.极少发表作品,以静静读书为主.
  1955年 四十五岁 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刊载于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编的《文学研究集刊》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月版).
  1955—1957年 四十五—四十七岁 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
  1958年 四十八岁 《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五十年代末 成立《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袁水伯任组长,乔冠华、钱锺书、叶君健任组员.小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发暂时中断.
  1966年 五十六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锺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锺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1969—1970年 五十九—六十岁 1969年11月,钱锺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校”,钱锺书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钟书封于王之名,原名不详)被逼含冤自杀. 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 .
  1975年 六十五岁 此年前后,海外误传钱锺书的死讯,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阵悼念活动.此误传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76年 六十六岁 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
  1979年 六十九岁 4月至5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等,大受欢迎.《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局出版.《旧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有 《中国诗和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4 篇文章.《宋诗选注》重印.
  1980年 七十岁 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围城》重印.
  1982年 七十二岁 《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1983年 七十三岁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 七十四岁 《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此书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论文:《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 七十五岁 《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旧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 七十九岁 《钱锺书论学文选》(六卷本)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锺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0年 八十岁 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评.
  1991年 八十一岁 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锺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 八十八岁 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主要轶事:
  少年生活
  因为伯父没有儿子,按照惯例,钱锺书一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伯父.他刚满周岁“抓周”,抓到一本书,因而取名为钟书.钟书四岁,伯父教他认字.六岁,送入秦氏小学,不到半年,因为一场病,伯父让他呆在家不再上学.后来进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干脆自己教钟书.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给一铜板让他去买酥饼吃,给二铜板让他去看小人书.锺书经常跟伯父去伯母娘家,那有一个大庄园,钟书成天贪玩,耽误些功课;伯母娘家人都抽大烟,总是半夜吃夜餐,生活无规律.一回来,父亲见锺书染上许多坏毛病,大骂,但他总不当着其他孩子的面骂.锺书十一岁,考取东林小学,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尽管父亲负责他的学杂费,但其它开支无法弥补,没有作业本,他就用伯父曾钉起的旧本子;笔尖断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锺书十四岁考上桃坞中学,父亲在清华大学任教,对锺书的作文始终不满意,他从此用功读书,阅读了大量的书,渐渐地他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写《围城》时的钱锺书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
  锺情于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简直把钱锺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锺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一的钱锺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锺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钱锺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锺书却无关.
  童心苍老,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
  钱锺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锺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了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锺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锺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偶有文章涉及如何评论钱锺书的议题,亦歧见旁出,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锺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锺书》一文,声称:“在钱锺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锺书“上课”;1997年1月《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上也有人撰文,批评钱锺书不行,钱学有病.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锺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锺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1929年,钱锺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1933年钱锺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王侯
  虽然是学者,但钱锺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锺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躯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得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但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锺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又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盘”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