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和涝灾的例子+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0 00:56:37
旱灾和涝灾的例子+简介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干旱,决定于东南季风:
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季风系统.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受它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远东地区降水集中,天气炎热,形成夏季风影响过程. 东亚夏季风与西南季风一样东南季风也有进退的过程,只是它是随着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而进退的,5月份东南季风影响华南地区,6月上中旬季风影响范围向北扩展,江南一带和琉球群岛进入雨季,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推进到长江流域经韩国南部到日本中南部一带,会给这一地区带来持续降水天气,俗称梅雨;7月上中旬东南季风进一步北上,北方和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相继进入雨季,8月季风开始南撤,10月份基本随着副高从大陆退出而退出东亚大陆,季风的进退过程与东亚东部夏季雨带的进退过程基本一致.由于东南季风来自于副热带高压环流,因此当雨季结束其牢牢控制某一地区时,该地区往往会出现高温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影响一致,这是与西南季风不同的一个地方.
典型例子:今年的干旱(旱灾)、1998年的特大洪水(涝灾)
而上一年的西南干旱,就是西南季风的影响:
印度夏季季风为西南季风的典型代表
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因为冬季亚洲南部远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西藏高原的阻挡,再加上印度半岛面积较小,纬度较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弱,因此冬季风不强.相反,夏季印度半岛气温特别高,是热低压中心所在,它与南半球副高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因此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所以说,季风的强弱决定了中国季风区内的降水强弱,如果一年内季风来得早,回去得慢,那么那一年就是涝灾.反之,如果一年内季风来得晚,回去得快,那么这一年就是旱灾.现在的中国,还是得看天吃饭呐! 1920年12月16日,我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特大地震,伤亡和损失及其严重.是全球闻名的大地震之一.除直接死于房屋、窑洞倒塌外,更有大量居民因缺少救济与医药死于饥寒和瘟疫.约有20万人丧生.当时的地质调查所专家前往现场调查,开始对海原大地震的研究,这是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端.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烈度Ⅸ度强.地震波及9000平方千米,震区地动山摇,海城境内2734平方千米顷刻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达800余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使工矿企业、交通、电力和水利设施以及民房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区90以上的房屋倒塌,按通常估计死亡人数会有10万人,因震前作出了临震预报,并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数百万受灾人口中仅殁1328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对7级以上强震所作的第一次成功的预报.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是20世纪以来,人类遭到的破坏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事件.震中烈度Ⅸ度.主震后于当日18时45分,又在唐山附近的滦县发生7.1级强地震.灾害极为严重.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极震区以唐山市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千米,严重破坏区达3万平方千米.约24万人死于这次地震,重伤约16万人.
丽江地震
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9个县51个乡镇受到严重破坏,伤亡17366人,其中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直接经济损失40余亿人民币.
台湾集集地震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中部地区南投县集集镇附近发生7.6级大地震.共死亡2412人,伤11306人,受灾民众约31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4%.房屋毁损9.6万户,占台湾户数的1.5.这次地震损失之大、影响之广,是台湾100年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集集地震发生后,震级6.5级以上的强烈余震有4次之多,这是在全世界都相当罕见的.布设于台湾岛密集的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留下了高质量的地震记录,这样特殊的地质现象也是全世界仅有的记录,成为了全人类地震研究的宝贵财富.
98特大洪灾是指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1998年夏,中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天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博,最终取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1998年夏季,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频频,中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东北嫩江、松花江也暴发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面积3亿多亩,受灾人口2亿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人民币.
.旱涝灾害分析: 第一例: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第二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形成的原因.第三例: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②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3.有关沙尘暴现象的分析第一例:我国是世界沙尘天气严重的国家.⑴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⑵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②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⑶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根本是恢复植被).4.地震:典型分布区→多地震原因(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造成损失原因→减灾措施.第一例:我国是世界多地震的国家.⑴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京津唐(四个地震带)⑵多地震原因: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⑶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⑷减轻灾害的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掌握其规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减轻由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强国际合作等.第二例: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⑴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层发育.②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⑵治理措施:恢复植被第三例:泥石流的预防与避险.在户外活动中,为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就要做到提前预防.⑴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在山谷中一旦遇大雨,要迅速到安全的高地.⑵发生泥石流的时候,在山谷里很远就能听到打雷般的声音.此时应朝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方向逃生,逃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十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⑴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⑵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⑶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利用好现有草场);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本是植被的恢复)⑷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⑴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⑵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⑶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⑷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产生的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第一例:温带沙漠⑴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⑵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第二例:热带沙漠⑴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⑵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第三例: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第四例: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第五例: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第六例: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第七例: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第八例: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强化污水处理和回收,实施污水资源化.节流(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生产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工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作水效率;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4.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⑴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建设后,地下水位抬高).⑵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问题:易发生赤潮的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产生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春夏温暖李节,晴天多,风力弱;②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⑵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⑶发生时间:5 10月.⑷带来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7.咸潮(我国珠江口主要发生在冬季至第二年初春)⑴产生的原因:①持续的干旱天气,河流水位下降;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③人类无序采沙.⑵其危害有: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工厂设备;③使地下水质变坏和土壤盐度升高,影响植物生存.⑶措施:①建立预警机制;②调水以淡压咸;③加强河道采砂管理;④节约用水.
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季风系统.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受它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远东地区降水集中,天气炎热,形成夏季风影响过程. 东亚夏季风与西南季风一样东南季风也有进退的过程,只是它是随着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而进退的,5月份东南季风影响华南地区,6月上中旬季风影响范围向北扩展,江南一带和琉球群岛进入雨季,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推进到长江流域经韩国南部到日本中南部一带,会给这一地区带来持续降水天气,俗称梅雨;7月上中旬东南季风进一步北上,北方和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相继进入雨季,8月季风开始南撤,10月份基本随着副高从大陆退出而退出东亚大陆,季风的进退过程与东亚东部夏季雨带的进退过程基本一致.由于东南季风来自于副热带高压环流,因此当雨季结束其牢牢控制某一地区时,该地区往往会出现高温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影响一致,这是与西南季风不同的一个地方.
典型例子:今年的干旱(旱灾)、1998年的特大洪水(涝灾)
而上一年的西南干旱,就是西南季风的影响:
印度夏季季风为西南季风的典型代表
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因为冬季亚洲南部远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西藏高原的阻挡,再加上印度半岛面积较小,纬度较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弱,因此冬季风不强.相反,夏季印度半岛气温特别高,是热低压中心所在,它与南半球副高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因此南亚的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所以说,季风的强弱决定了中国季风区内的降水强弱,如果一年内季风来得早,回去得慢,那么那一年就是涝灾.反之,如果一年内季风来得晚,回去得快,那么这一年就是旱灾.现在的中国,还是得看天吃饭呐! 1920年12月16日,我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特大地震,伤亡和损失及其严重.是全球闻名的大地震之一.除直接死于房屋、窑洞倒塌外,更有大量居民因缺少救济与医药死于饥寒和瘟疫.约有20万人丧生.当时的地质调查所专家前往现场调查,开始对海原大地震的研究,这是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端.
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烈度Ⅸ度强.地震波及9000平方千米,震区地动山摇,海城境内2734平方千米顷刻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达800余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使工矿企业、交通、电力和水利设施以及民房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区90以上的房屋倒塌,按通常估计死亡人数会有10万人,因震前作出了临震预报,并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数百万受灾人口中仅殁1328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对7级以上强震所作的第一次成功的预报.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是20世纪以来,人类遭到的破坏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事件.震中烈度Ⅸ度.主震后于当日18时45分,又在唐山附近的滦县发生7.1级强地震.灾害极为严重.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极震区以唐山市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千米,严重破坏区达3万平方千米.约24万人死于这次地震,重伤约16万人.
丽江地震
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9个县51个乡镇受到严重破坏,伤亡17366人,其中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直接经济损失40余亿人民币.
台湾集集地震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中部地区南投县集集镇附近发生7.6级大地震.共死亡2412人,伤11306人,受灾民众约31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4%.房屋毁损9.6万户,占台湾户数的1.5.这次地震损失之大、影响之广,是台湾100年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集集地震发生后,震级6.5级以上的强烈余震有4次之多,这是在全世界都相当罕见的.布设于台湾岛密集的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留下了高质量的地震记录,这样特殊的地质现象也是全世界仅有的记录,成为了全人类地震研究的宝贵财富.
98特大洪灾是指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1998年夏,中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天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博,最终取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1998年夏季,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频频,中国一些地方遭受严重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东北嫩江、松花江也暴发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面积3亿多亩,受灾人口2亿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人民币.
.旱涝灾害分析: 第一例: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第二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形成的原因.第三例: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②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③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在我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④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几率较大,第二年我国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容易偏多,而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大范围干旱.3.有关沙尘暴现象的分析第一例:我国是世界沙尘天气严重的国家.⑴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⑵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②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⑶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根本是恢复植被).4.地震:典型分布区→多地震原因(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造成损失原因→减灾措施.第一例:我国是世界多地震的国家.⑴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京津唐(四个地震带)⑵多地震原因: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⑶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⑷减轻灾害的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研究,掌握其规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减轻由地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强国际合作等.第二例: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⑴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强烈、山体断层发育.②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⑵治理措施:恢复植被第三例:泥石流的预防与避险.在户外活动中,为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就要做到提前预防.⑴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在山谷中一旦遇大雨,要迅速到安全的高地.⑵发生泥石流的时候,在山谷里很远就能听到打雷般的声音.此时应朝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两边山坡方向逃生,逃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十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⑴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⑵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⑶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利用好现有草场);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本是植被的恢复)⑷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⑴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⑵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⑶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⑷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产生的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第一例:温带沙漠⑴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⑵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第二例:热带沙漠⑴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⑵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第三例: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第四例:华北春旱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第五例: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第六例: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第七例: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第八例: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强化污水处理和回收,实施污水资源化.节流(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生产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工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作水效率;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4.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⑴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建设后,地下水位抬高).⑵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问题:易发生赤潮的区域 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产生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春夏温暖李节,晴天多,风力弱;②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⑵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⑶发生时间:5 10月.⑷带来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7.咸潮(我国珠江口主要发生在冬季至第二年初春)⑴产生的原因:①持续的干旱天气,河流水位下降;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③人类无序采沙.⑵其危害有: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工厂设备;③使地下水质变坏和土壤盐度升高,影响植物生存.⑶措施:①建立预警机制;②调水以淡压咸;③加强河道采砂管理;④节约用水.